在線硝氮檢測儀的管路系統(tǒng)是保障水樣傳輸與反應穩(wěn)定性的核心環(huán)節(jié),其潔凈度直接影響測量精度。制定標準化的清洗保養(yǎng)流程,可有效預防管路堵塞、試劑殘留結晶等問題,延長設備使用壽命。 
一、清洗周期與頻次設定 根據(jù)水樣污染程度分級設定周期:市政污水廠管路系統(tǒng)需每日進行 1 次常規(guī)沖洗,每 72 小時執(zhí)行 1 次深度清洗;工業(yè)廢水場景(如化工、印染廢水)需每班(8 小時)沖洗 1 次,每日完成 1 次深度清洗;地表水監(jiān)測管路可放寬至每周 3 次常規(guī)沖洗,每月 1 次深度清洗。當儀器出現(xiàn)測量值漂移超過 ±5% 或管路壓力差增大 20% 時,需立即啟動應急清洗程序。 二、清洗前準備工作 準備專用清洗工具套裝:包括 50mL 注射器、PE 材質沖洗軟管(內(nèi)徑 4mm)、專用管路刷(刷頭直徑 3-6mm)、pH 試紙(范圍 1-14)及廢液收集桶。試劑需提前配置:稀鹽酸溶液(5% 濃度)用于去除無機結垢,氫氧化鈉溶液(0.1mol/L)用于清除有機殘留,去離子水(電導率<10μS/cm)作為終末沖洗液。操作前需關閉檢測儀進樣泵,切斷水樣進口閥門,排空管路內(nèi)殘留液體,佩戴耐酸堿手套與護目鏡。 三、常規(guī)沖洗操作流程 第一步,啟動儀器自帶的 “管路沖洗” 模式,用去離子水正向沖洗管路 5 分鐘,流量設置為 1.5L/min,觀察廢液出口是否通暢。第二步,針對進樣管路進行分段沖洗:將沖洗軟管連接至取樣口,手動推注 50mL 去離子水,流速控制在 5mL/s,重復 3 次,確保管路內(nèi)壁附著的懸浮顆粒物被沖刷。第三步,檢查反應池與流通池:打開池體排污閥,用注射器抽取 20mL 去離子水反向注入,沖洗殘留的顯色試劑,直至流出液清澈無泡沫。 四、深度清洗操作規(guī)范 當管路存在結晶或生物膜污染時,執(zhí)行深度清洗:先用 5% 稀鹽酸溶液浸泡管路 20 分鐘,期間每 5 分鐘啟動進樣泵運行 30 秒,促進酸液與結垢充分反應;隨后用去離子水正向沖洗 10 分鐘,直至流出液 pH 值達到 6-7。對于有機污染嚴重的管路,需更換為 0.1mol/L 氫氧化鈉溶液浸泡 15 分鐘,再用去離子水沖洗至中性。針對容易堵塞的閥門接口處,需拆卸接頭,用專用管路刷輕輕擦拭內(nèi)壁,注意避免劃傷管路(PE 材質管路禁用金屬刷頭)。 五、特殊部件清洗要求 進樣泵管需單獨處理:每月拆卸泵管,用 10% 硝酸溶液浸泡 30 分鐘后,用去離子水漂洗至無殘留,檢查泵管內(nèi)壁是否有裂紋或老化,若彈性下降超過 30% 需及時更換。電磁閥組件清洗時,需用注射器精準注入 10mL 去離子水,反復切換閥門 3-5 次,確保閥芯無試劑結晶卡滯。流通池透光窗需用軟棉布蘸乙醇溶液(75% 濃度)輕輕擦拭,去除生物膜污染,禁止使用硬質材料刮擦光學表面。 六、清洗后性能驗證 沖洗完成后,啟動儀器進行系統(tǒng)檢漏:關閉排污閥,通入去離子水至管路滿液狀態(tài),保持壓力 0.2MPa,觀察各接口是否有滲漏。隨后進行校準驗證:用 50mg/L 硝氮標準溶液進樣,連續(xù)測量 3 次,相對標準偏差需≤2%,否則需重新清洗或檢查管路連接。記錄清洗前后的管路壓力、流量及標準液測量值,形成《管路清洗保養(yǎng)記錄表》,歸檔保存至少 1 年。
|